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8日      阅读:[]

历史文化学院前身是1974年秋建立的政史系,1974-1976年招收三届工农兵学员,1977-1980年通过普通高考招收四届政史专业。1981年政治、历史专业分别招生,1982年政史系一分为二,分别管理,历史系建立,成为独立的教学单位。2000年,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包头教育学院、包头师范学校三校合并升本成立包头师范学院,原包头教育学院政史系个别历史教师加入,仍称为历史系。2003年内蒙古科技大学成立,历史系更名为历史文化系,2004年底内蒙古科技大学原三校分立,包头师范学院恢复为独立法人办学单位,2005年历史文化系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2007年,马列教研部所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图书馆(信息管理系)所办的图书馆学专业并入,历史文化学院发展为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2011年,学校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基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是一个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为一体、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文科学院,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研究生、本科生、双学位、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高等教育办学体系。在院全日制本科学生453人。学院目前有1个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1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专门史),1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阴山文化研究中心,一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阴山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历史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自治区品牌专业。《中华文明史》《中国古代史》《世界现当代史》3门课程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 《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2门课程为自治区级一流课程,“中国文化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课程群教学团队”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全院现有在编教职工29人,其中有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包头市鹿城英才3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教职工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0人。

1998年以来共出版专著、主编教材30余部,参与编写著作、教材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3项,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哲社规划课题8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4项,包头市科技局、包头市哲社规划以及校级项目近60项,累计获得项目资助经费近200万元,居全校文科学院前列。累计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历史文化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各专业就业率均在85%以上,近年来有20%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根据学校行政和党群机构设置方案,我院下设:

行政机构:办公室、学工办、历史学系、图书馆学系、文物馆,主要负责学院日常事务、教学组织运行管理与服务、学术和教学研究组织实施与保障、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文物馆建设与日常管理,以及其它行政后勤等工作。历史学系、图书馆学系、文物馆为学校内设无规格机构。

党群机构:团总支(下设学生会、社联)、分工会、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主要负责团学组织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职工权益维护与民主参与监督、党组织发展与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

为加强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学院成立了教授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照章行使职能。

展望未来,历史文化学院将继续坚持”博学、笃行、齐志、恒德”校训精神,紧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立德树人宗旨,“特色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科研水平和优化教学质量为保障,以创建和谐学院为目标,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建成一个特色鲜明的“精致型”学院。

 

 

 

 

 

 

上一条:包头师范学院校园风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