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思政 >> 正文

《内蒙古日报》刊登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刘晓堂博士理论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8日      阅读:[]

《内蒙古日报》刊登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刘晓堂博士理论文章

20191027日,《内蒙古日报》于第04学习理论刊登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刘晓堂博士撰写的理论文章: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将文章原文及链接转载如下。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刘晓堂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20193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等学校是开展思政课程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的重要任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的接班人的重任紧密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高校在理直气壮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需要遵循规律,精准发力,把思政教师队伍打造成铁军,把思政课程锻造成金课,把意识形态教育阵地浇筑成铜墙,进而提升思政课程质量。

打造铁军: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强;第二,情怀要深;第三,思维要新;第四,视野要广;第五,自律要严;第六,人格要正。总书记的要求,为我们打造思政教师铁军队伍提出了标准、指明了方向。

  打造铁军,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思政教师讲授信仰,自己必须先要有信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思政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政课程教师,必须率先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讲信仰、重实践、树榜样。

  打造铁军,必须坚持把高远理想、家国情怀和民族团结融入到工作实践,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丰富思想、提升层次,做有信仰、有理想、展抱负、敢担当的思政教师,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打造铁军,必须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感染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世界历史已经进入中国时刻,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守牢意识形态阵地,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是高校思政教师的重要职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思政课程的效果,与教师的言传身教紧密相关。身为人民教师,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要知行合一、表里如一,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做到传递正能量和真善美,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要传授立身处世的道理。思政教师只有用品格和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自觉做好为学为人的表率,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人。

锻造金课:提升思政课程含金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思政课程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政课程锻造成金课

  锻造金课,思政教师必须真信、勤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更要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学习体验,合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政教师要做堂堂正正的铸魂师,用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用正直为人的表率引导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锻造金课,思政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厚的知识储备,在循循善诱中传播正能量,在言传身教中体现真性情。思政教师用要接地气、有新意、亮点多的教学方式,让思政课程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思政课程。

  锻造金课,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需要持续推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弘扬意识形态教育主旋律,创新教材编写形式,提升教材质量和育人效果。在教研相长的大趋势下,推动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实现课堂教学与学术探索有机结合。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用好网络话语、用熟网络平台,掌握网络空间的主导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主导网络空间。

  锻造金课,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需要有机结合。思政教师有责任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政教师要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迁、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入课堂教学,展现给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自豪感。

浇筑铜墙:守牢意识形态教育阵地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复杂:一方面,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各种社会稳定风险不断聚集交汇,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日益彰显。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守卫者,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讲政治,帮助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把意识形态教育阵地浇筑成铜墙,是提升高校思政课程质量的重要一环。

  把意识形态教育阵地浇筑成铜墙,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特别是政治觉悟。通过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熏陶,营造共同精神家园,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放眼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增强高校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把意识形态教育阵地浇筑成铜墙,要强化正面引导,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抓住重点领域,尤其是加强教材建设使用管理、阵地建设管理,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影响。同时,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培育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学生培养成有德有才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错误观念。

  提升高校思政课程质量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广大思政教师要知重负重、坚毅前行。

  (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链接:http://szb.northnews.cn/nmgrb/html/2019-10/27/content_18488_95048.htm

本文来源: 20191027日《内蒙古日报》第04

上一条:历史文化学院举行主题教育教工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和第三次专题研讨会
下一条:历史文化学院中心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二次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