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考古文博 >> 图书评价 >> 正文

《先秦史十讲》----徐中舒著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16日      阅读:[]

《先秦史十讲》,徐中舒著,中华书局20099月版,29.00元。

众所周知,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在先秦史、古文字学等研究方面硕果累累,蜚声中外,在其他研究领域如民族史、明清史、四川地方史等诸多方面也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数十年如一日,直到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论著逾百篇(部),晚年还主持编纂了《汉语大字典》和《甲骨文字典》等大型辞书,成为学者们的案头必备之书。

中华书局出版的徐中舒先生《先秦史十讲》,精选了徐中舒先生在先秦史研究领域的15篇论文,分为十个专题,故为十讲。这些专题都各有其深刻的内涵和精妙的见解,各具特色突出重点又相互贯通,为学习和研究先秦史的学子和文史爱好者们提供了一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而又异彩纷呈的读本。十讲分为两大部分,前五讲分别选取了三代与夏、殷商文化、西周历史、春秋、战国五个发展阶段的7篇论文构成,其实就是一部简明的先秦史纲。其中论述了前殷文化的形成与来源,特别是对古代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吾人由此知中国文化在远古并非孤立,此亦非无益之事。吾人观殷虚文物之盛,即在能撷取他人之长而迅即融会为己有,且发扬而光大之。吾人今日之耻辱,不在仿效他人,而在他人发明与日具增,而我即追摹仿效,犹不能仿佛其什一也。”至今仍有振聋发聩之效用。后五讲则选取徐中舒先生关于古代先民社会生活生产不同领域的8篇论文,分别对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穴居遗俗、井的发明和用途、东亚大陆牛耕的起源、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甲骨卜辞中的儒以及夏代文字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相对于徐中舒先生数百万字的论著来说,《先秦史十讲》所选不足十分之一,却基本反映了徐中舒先生一生于先秦史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为读者研读领悟徐中舒先生先秦史研究方面的心得收获提供了简明快捷的路径。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十讲》虽然侧重论述的是先秦历史,涉及的范围则非常宽广,对先秦时期的一些重要考古发现、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及夏代文字与甲骨文中的有关问题等,都作了深入的探讨。文中不仅对文献史料旁征博引,对考古资料也作了大量的采用,而且将二者加以很好的结合,提出了很多精妙的见解。徐中舒先生自叙说: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学习古文字时,就深受王国维先生治学方法的影响,“采用王国维先生提出的‘古史二重证法’,将古文字材料与古代的文献典籍相互印证,互相补充,运用于中国古代史的探索之中”,由此而陆续撰写了一批很有分量的文章,并逐渐形成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套看法。(黄剑华)

上一条:校园图书——《大学毕业年薪10万》
下一条:《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