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均平水利碑记》简介
《均平水利碑记》撰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作者不详。碑文记述明万历年间蒙化府经踏勘,并各村军民议复,重伸旧制,均平南庄大箐水利的史实。据碑文载,当时对官田、军田、民田用水,均一视同仁,平均分配。该碑保存完好,现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对研究明代白族聚居地区的水利史有参考价值。
此条目选自《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白族卷》。
清光绪《绥远城将军衙署札文》简介
《绥远城将军衙署札文》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七月二十二日绥远城将军衙署致伊克昭盟盟长的文书。札文以蒙古文书写,记载了关于保护电线的有关事宜,文上钤有绥远城将军衙署的红印。札文保存完好,今藏鄂尔多斯市档案馆。该文对研究清代蒙古族法令有史料价值。
此条目选自《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蒙古族卷文书类(一)》。
清光绪《伊克昭盟盟长察克都尔色楞呈文》
简介
《伊克昭盟盟长察克都尔色楞呈文》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六日伊克昭盟盟长、鄂尔多斯右冀前旗(今乌审旗)札萨克贝子察克都尔色楞致鄂尔多斯右冀后旗(今杭锦旗)札萨克贝子阿尔宾巴雅尔的呈文。呈文以蒙古文书写,记载强调使用带有官印空白纸张规定事宜。文上钤有伊克昭盟盟长红印。呈文保存完好,今藏鄂尔多斯市档案馆。该文对研究清代蒙古族政务有史料价值。
此条目选自《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蒙古族卷文书类(一)》。
清康熙《溥仁寺碑》简介
《溥仁寺碑》立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现存河北省承德市溥仁寺。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之际,诸蒙古王公为庆贺康熙帝寿辰,奏请由蒙古各部出资,在承德避暑山庄外新建寺院作为庆寿盛会之所。经康熙帝恩准,建造溥仁、溥善二寺,“溥”通“普”,有“普遍”“广大”之意,意为皇帝“深仁厚爱,普及天下”,反映了当时清朝中央政府与漠南、漠北地区日渐密切的关系。溥仁寺碑文由康熙帝亲题,记述了溥仁寺的建造背景。该碑保存基本完好,对研究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具有参考价值。
清嘉庆《滇海虞衡志》简介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所作,比起范《志》多见闻,以抄录旧书为主。该书成书于嘉庆四年(1799),共分13志,即崖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志、蛮等,各为1卷,所记多为云南地方风物及物产,内容涉及云南地理地质构造及四季气象特点、动植物分布区域、金石矿类采集及应用情况、民生日用手工业的发展、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概况等。其中卷13《志蛮》简明扼要介绍了云南诸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生活习俗,对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有参考价值。
清乾隆《滇云历年传》简介
《滇云历年传》,清倪蜕撰,编年体史书,共12卷,记述了自远古至清乾隆元年(1736)间的云南史事。卷10至12记顺治、康熙、雍正事,多以撰者于康熙末年随云南巡抚甘国璧赴滇,得见官署档案文牍及亲见亲闻撰成。书中涉及诸多有关少数民族的史事,如记载雍正八年(1730)维西边外怒子以土产为贡的事件,对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有参考价值。同时,撰者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以事系年,纲目相从,由目而能知其详,使读者能从中获得许多珍贵的云南史料目录知识。
明景泰刻本《云南图经志书》简介
《云南图经志书》,明陈文、王谷纂修,其为现存明代云南最早的一部省志。全书共10卷,卷一至卷六为地理志,按各府、州、宣慰司、宣抚司、指挥司、长官司,分载其建置沿革与事要两类,事要类又分郡名、风俗、土产、山川、学校、古迹、桥梁、馆驿、人物、科甲等21目;卷七至十为艺文志,载元明诗文碑记,记述较简略。该书可供研究明代方志和云南一地的地理、历史、社会状况等,特别是卷四《永宁府》《蒗蕖州》,卷五《丽江军民府·巨津州》等述及西番分布地的风俗、形胜、土产等内容,对研究当地民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清乾隆《丽江府志略》简介
《丽江府志略》,管学宣、万咸燕纂修,清乾隆八年(1743)成书,为丽江第一部官修志书。全书分上、下两卷,共计十略,分别为图像略、建置略、山川略、财用略、官师略、学校略、人物略、兵防略、礼俗略、艺文略;体裁以“志”为主,兼以“述”“记”“传”“图”“表”等;内容以丽江为主,系统记载了丽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还将丽江的江河湖海、祠庙寺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等都记载在内,是一部综合性的方志著作。该书对研究丽江当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存丽江雪山堂。
《藏族民间口传文化汇编》简介
《藏族民间口传文化汇编》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国家‘十二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项目”。2015年,由甘肃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第一辑,共60卷。
藏族民间口传文学是藏族民众长期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源自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被不断地修改和加工,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该套丛书汇总了甘、青、川、滇、藏五个省份藏族地区流传的各种形式的口传文学,是藏族民间口传文学的一次补白之作,为研究藏族民间文学提供了更为全面和丰富的资料。同时,该套丛书采用藏汉对照,图文并茂,充分凸显民族元素,确保既不失藏文化特色,又能为广大读者所理解、接受,是学习藏语、了解藏文化的很好的参考书目。
该套丛书的出版,有利于抢救和保护藏族民间口传文化,进一步推动了藏学研究和多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2020年度《民族古籍》四期刊物顺利出版
发行
《民族古籍》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办的综合性季刊。主要宣传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等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交流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古籍工作部门工作情况和先进经验;发布少数民族古籍研究领域学术文章和工作动态。每期设栏目若干,如经验交流、整理与保护、研究与思考、民俗文化、史海钩沉、古籍数字化等,具体根据当期主题进行调整。
2020年,我室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行动指南,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严谨的办刊风格,出版了《民族古籍》第132期(青海省专刊)、第133期(贵州省专刊)、第134期(云南省专刊)、第135期(四川省专刊),圆满完成全年出版计划,进一步展示和宣传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新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让少数民族古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