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该学科的建设,我院已开出了诸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史、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古代风俗文化、中国古代人才史、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史、中国儒学史、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宗教与文化、旅游历史文化、考古与文物、中华文明史、中华文明概论等一系列文化史课程。院里也决定对该学科倾斜,增加资料购置费,优先补充博士师资,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对外学术信息交流等。尤其是1999年秋,我们在本校文理各专业普遍开设“中华文明史”公共课,由于是我国高校中的第一家,具有首创性,曾引起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1999年12月9日第2版)、《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1月21日《大学周刊》头版)以及地方报纸均作了专题报道。在理论上,我们使用了与“传统文化”不同的“中华文明”的概念,与其他高校开设的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的区别是重点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为主。其具体内容包括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突出贡献,中华文明史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特殊规律,以及其中反映出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思想感情、思维方式等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走在了其他高校的前面。2006年专门史被批准为我校首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已招收了两届学生。2008又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我们将力争使该学科由目前的重点培育学科成为自治区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