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历史学专业进行专业考察(四)
2024年3月25日星期一,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历史班第一站来到了西安半坡博物院。
西安半坡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半坡遗址1953年春被发现,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半坡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我们通过文物和历史遗迹领略仰韶文化。感受距今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独特的生活方式,丧葬习俗以及文化魅力!

上午十一点,我们参观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馆,首先我们参观了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其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工匠们用写实的手法将他们表现得十分逼真,使兵马俑富有感染人的魅力,在庞大的群体中包容着众多不同个体,使整个群体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午饭结束后,同学们跟随者郑老师的步伐来到了秦始皇帝陵 9901陪葬坑。
99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陵园的东南部,1999年对其进行了首次抢救性试掘,2011年至2013年进行整体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 880 平方米,对陪葬坑进行了全面揭露,确定了陪葬坑的性质、内涵及建筑结构,并对出土各类遗迹、遗物进行了科学保护。从已修复的陶俑姿态分析,初步断定是秦代宫廷娱乐活动的百戏俑的可能性最大。它们跟真人大小一样,赤裸上身和下肢,仅在腰部穿着一件短裙。身材魁梧,肌肉发达,有端坐者,有站立者,有双腿弓步者,有单手高举者,有双手掰物者等等。他们的姿态各异,有的似乎在表演杂技,有的似乎在进行角力,有的似乎在做体操。他们的表情也各有不同,有的神情专注,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眉飞色舞。他们的头部都已经残缺或脱落,无法看到他们的面容和发型。他们的身上还残留着一些彩绘的痕迹,显示出他们曾经是色彩斑斓的。
百戏俑的出土,揭示了秦代陶俑的新类别,形象地展示出了秦代多彩斑斓的杂技世界,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和了解秦代宫廷娱乐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和独特魅力!
秦始皇帝陵9901陪葬坑参观完之后,到达了第二个展馆—秦陵彩绘铜车马。秦铜车马一组两乘,因年代久远,两乘车出土时破碎成3000多片,经过近8年精心修复,1989年陈列展出。两乘铜车马一为“立车”,一为“安车”,均为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秦代真人车马1/2比例制作。铜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使用金银饰件重量超14千克,由3500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
秦铜车马上大部分纹样是用彩色直接描绘,再用墨线或白线勾画边轮的。也有一些纹样先勾画样稿,然后填色,最后用墨线勾画轮廓。一、二号车车舆下层的图案采用堆绘法绘制,线条突起,有很强烈的立体感。这种艺术手法前所未见,亦属首次使用。彩绘不仅使秦铜车马更显华丽,同时也掩饰了秦铜车马在铸造时难以避免的沙眼、修补痕迹等缺陷,秦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对研究中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在秦代,安车又称辒辌车,曾作为秦始皇出巡乘舆。《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的记载,多次提到辒辌车。二号车的出土使人不仅对秦代卤簿制度和古代马车陪葬制度有了进一步了解,更对古代安车的形制结构有了明确认识。

在参观完铜马车后,我们来到了对面的k0006号陪葬坑。0006陪葬坑是在2000年发现并发掘的秦始皇陵陪葬坑,现在把这个陪葬坑建成了一处考古遗址展示馆。因出土的12件陶俑中有8件属于秦代时的文官形象,所以被称为“文官俑坑”。K0006也是一座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由斜坡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呈东西向的中字型,总面积471平方米。K0006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坑,与其他被火烧人砸之后零乱不堪的兵马俑和百戏俑坑相比,这里保存的很完整,主要是自然风化坍塌,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到秦代陪葬坑的大致原貌。K0006还出土了8件头戴长冠的袖手俑,以及4件御手俑,这都是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的新类型,被视为新世纪里秦陵考古的第一个重大成就。与兵马俑完全不同,这些陶俑远离铠甲和武器,双手挽在袖中,一幅文质斌斌又有些谦卑的形象,让看惯了兵马俑的人们更加感受到秦始皇陵内涵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