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无数历史文化遗产,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内蒙古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和魂,是发展先进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它们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宝贵的发展资源与软实力。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有效地保护并利用好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己经成为全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深入系统地梳理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类型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分析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保护应采取的措施,探讨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及其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关系等,2010年历史文化学院郝建平教授牵头以“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为题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并顺利获准立项。在郝教授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在2013年完成了该项目研究。作为项目的成果《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已于2013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由历史文化学院五位教师集体合作完成。该书的面世,填补了系统研究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的空白,对当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