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与口才是历史的宠儿。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语言,而语言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历史上那些才学出众的人物,基本上个个口才了得、能言善辩,甚至还有一些是很了不起的演说家。远则如孔子、苏秦、张仪、德摩斯第尼等,近则如毛泽东、周恩来、拿破仑、林肯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时曾这样总结政府官员的“说话”能力:“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这就是口才不好造成的民政之间沟通不畅以至影响到国家的公信力。
袁阔成老师的评书——三国演义,尤爱“诸葛亮舌战群儒”那一段,杀敌于无形之中,每每闻及总是吹嘘不已。朱自清老先生也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说话里。”意思就是说在人际交往当中除了会做事,你必须还得会说话。想想看,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好口才,不能把自己所想很好的表达出来,那将是何等的尴尬。
中国第一位持证演说家,中国名人演说家协会副主席李真顺老师携手资深策划人孟春燕,共同推出新作《周六上午的口才课》,由东方出版社于11月出版上市。讲述了一个不具备学历优势的应届毕业生在一次招聘会上,幸运地成为演讲大师李真顺老师的免费学员,从此开始了她的口才学习与职场晋升之旅。
我们的时代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口才,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反过来讲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由此,我们得出人才贵在有口才,有口才的人才一定能成才。